农工党华南植物园支部党员以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一颗荔枝里的新质生产力

我国的荔枝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之冠,广东更是国内荔枝栽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省份。然而,2023年我国荔枝产量达到309.7万吨,其中有18%至30%的荔枝在采摘后的流通过程中损失,年损失约40亿元;目前我国荔枝鲜果的年出口量不到1万吨,仅占荔枝总产量的0.3%左右。

以产业发展急迫需要为导向,围绕荔枝发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场核心技术“攻坚战”打响,汇成了荔枝产业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小”荔枝正在形成迈向全球的大产业。此中,农工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支部委员会多名党员致力于高质量种植、高品质保鲜等环节并取得喜人成效,其贡献成为了广东荔枝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智慧种植:看!这里荔枝产量喜人,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如今,正值晚熟荔枝的上市季,目前市面上的桂味、仙进奉、糯米糍等荔枝价格比往年高了不少,究其原因与产量有关。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增城小楼镇腊圃村的一个荔枝园里,仙进奉荔枝树的挂果率竟然十分可观,与那些失收的果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果园负责人陈正阳表示,他的仙进奉即将可以上市了,而且还有一定的产量,他心里面美滋滋的。年初他还忧心忡忡,因为适逢今年是荔枝小年,去年年底又遭遇到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了荔枝树的成花率。当时预估今年的仙进奉产量可能连一半都没有,损失惨重,做梦都没想到如今竟会有此般丰收景象。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市科技特派员彭智平(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市科技特派员彭智平(左)

其荔枝园之所以有今天的成效,完全得益于背后的农科专家们。早在几年前,广东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就针对增城荔枝产业开展技术帮扶工作。面对去年年底的极端天气,农工党员、广东省农科院资环所彭智平研究员带领团队综合研判,认为及时从植物的内部进行营养调节,可有效稳住今年的荔枝产量。他们在荔枝园里面分别提取了部分土壤和叶片进行检测分析,并针对荔枝树各个时期提出了土壤养分管理建议措施。几个月后,遵循专家施肥方案的果树的成果率达六七成,延用常规方法的只有两三成。

彭智平说,要保证荔枝稳产丰产,其实单靠施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科学的修剪、控花、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日前,广州增城开展优质荔枝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他为当地荔农讲课,传授优质种植经验。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既保住了广大荔农的钱袋子,又守护了老百姓的果盘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彭智平表示,今后将继续研发更多优质、高效的利农种植方法,为荔枝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新质生产力”。

保鲜延长:突破关键技术,“小”荔枝有望成为全球化大产业

作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果蔬保鲜团队的负责人,农工党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主任蒋跃明研究员指出,荔枝的代谢速度快且易腐烂,历来对保鲜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近年来,广州构建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单位参与的联合攻关机制,探明荔枝贮运过程的品质裂变规律,并研发荔枝品质裂变控制技术。“我们的技术能解决保鲜等‘卡脖子’问题。”蒋跃明充满信心地表示。

蒋跃明接受记者采访

蒋跃明接受记者采访

该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了荔枝的高品质保鲜技术和相关产品,其中蕴含着支部主委龚亮研究员、副主委杨宝研究员和农工党员李志伟助理研究员等同志的积极贡献。

该团队先后研发了“荔枝复合保鲜剂”“荔枝护色保鲜剂”“荔枝速冻保鲜护色剂”三项保鲜“黑科技”。经过中试和规模化生产应用后发现,荔枝经研发的保鲜剂处理后,常温能贮藏8-10天,低温贮藏35-48天,不仅延长了荔枝的贮运货架期,也符合食品法规及我国荔枝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的食品和检疫要求。蒋跃明表示,该技术在我国荔枝主产区应用显著,广州从化一企业已经实现了超过200吨荔枝的应用。

护色剂、保鲜剂的添加,是否会影响荔枝的食用安全?蒋跃明指出,上述三项技术的主要成分均安全可靠,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且具有可食用性。

支部主委龚亮研究员介绍,该团队还在多功能绿色保鲜包装方面,研发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一种是具有调整氧气、二氧化碳和湿度的荔枝可降解包装袋,进行“生理”“病理”和“品质”三维控制保鲜。“荔枝在采摘后立即使用或在运输中使用可降解包装袋,可以防止田间热的影响。”龚亮指出,包装袋可以适应不同重量的装载,适合冷链运输。

另一种“自发气调”保鲜盒则适用于荔枝长期贮存。其中,包装设计的微孔呼吸膜能够创造出一个低氧、高二氧化碳的环境,从而减缓荔枝的呼吸强度,延长保质期。龚亮说:“这两种包装都已经充分量产,今年已生产超过10万个。”

保鲜储存期的有效延长,解决了荔枝季节性集中上市销售难问题,扩大了荔枝销售半径和销售周期,实现了全年销售和全球销售,大大提高了荔枝的出口规模、拓展了出口目的国。

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农工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支部委员会党员们表示,将持续投身于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场景,为广东“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发挥应有作用。(农工党华南植物园支部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羊城晚报》、大洋网、《南方都市报》、“广州科技创新”报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看!这里荔枝产量喜人,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5643800-500005543360

羊城晚报:荔枝扭转出海难

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4-07/10/content_3_656366.htm

大洋网:一颗荔枝里的科技力量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7/07/139995_54686385.htm

《南方都市报》:保鲜一年仍如“离枝”那一刻,广州荔枝“抢鲜”科技太酷啦

https://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24-07/10/content_12237.htm#article

广州科技创新:深调研|42天不变色?一颗荔枝串起的产业链联合攻关实践

https://mp.weixin.qq.com/s/wFgXhevd8j8h4-0wURVO9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