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工报》专访农工党员张更勤:精益求精,铸造模范

2023年,东莞市农工党员张更勤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劳动模范”。他好像没有不忙的一天,最近公司新接了一个订单,他要守在实验室研发模具;上一个订单的模具设计成稿了,他要盯着模具编程、安排生产。

张更勤是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科电子”)研发部高级经理。20年来,他一直和模具打交道,有他名字的实用新型专利99项,研发模具的转产年产值近10亿元,为公司争取到大量国际客户。他还曾被评为东莞“名城工匠”和“首席技师”。

“我对劳模精神的理解,就是扎扎实实地守在岗位上,哪怕再难,也要慢慢去做,不能讨价还价,不能耍小聪明,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它。”张更勤朴实地说。

张更勤毕业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入职兴科电子时,他还是模具制造的门外汉。当时,他所在部门的生产设备都是从外引进的,模具技术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满足不了客户需求。2008年,兴科电子专门组建模具部门,由他担任负责人。“我自学模具制造技术,还到市场上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跟着他们学做小工装夹具。”他从学徒做起,做到对生产流水线整个过程了然于胸,大部分人需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而他只用了半年,“最辛苦的时候,一周吃不下饭,做梦都在做模具。”

“企业一定要自主研发,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客户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张更勤专注于基层模具开发,为研究不锈钢厚度为1厘米(长10厘米,宽5厘米)的精密磨床研磨变形度如何不超1微米,他与一线技术组长通宵试验,最终研发出一款适合研磨的特殊金刚砂轮和带冷却切削的冷却研磨液,让产品能达到近乎零公差的标准。

在兴科电子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排排自动冲切机裁切零部件,机器吐出来的产品无毛刺,表面光滑。“以前,这个车间需要大量女工负责修剪毛刺,现在整个车间只需要几名操作工人。”他拿起一件成品介绍,这是团队于2010年设计制造的裁切式模具及具有该模具的塑胶键帽裁切分检机,能自动化裁切,一键成型,不用人工来修键帽。这个发明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每月为公司节省超20万元人工成本。

“我主要是研发,做模具的技术可能还不如团队的老师傅。”张更勤很有“自知之明”地说。

技术必须传承,创新能力必须让更多人都有。2018年,“张更勤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等。2019年,他又创办“模具中心技术培训班”,聘请高校“模具先进制造与加工”专业的教授给团队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他带领的模具中心先后培养800多名技术人员,获得近200项专利。

磨工徐玉林是该团队的“一微米大师”,能零工差做模具。入职16年,他站在同一个工位做工,脚板竟将地板砖磨低了两公分。

张更勤淡泊名利,虽然获得很多专利和荣誉,却仍在“模具中心”兢兢业业地干着。如今,他正带领团队结合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智能制造,全身心投入新材料的研发。

劳动观:

“模范”的最初含义是制造某种器物的模型,更早源于青铜器制造所必需“内模”和“外范”。现代制造业中的模具行业也体现着“模范”的本义。从汉代开始,“模范”一词已用于比喻具有“榜样”“表率”意义的人物,而“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模范”的全新外延。“劳模”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丽的人,“劳模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崇高的精神。(办公室综合《南方工报》报道)

《南方工报》:模具师:精益求精铸造模范

http://epaper.nfgb.com.cn/html/2024-04/29/content_14_25080.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