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员喻连香分享用科技“变废为宝”故事

“当废水变得清澈透亮,我们打心底里高兴”

我一直深深认为,实现变废为宝,科技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惠州是制造业大市,除了耳熟能详的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外,其实还有一个乡村特色传统产业,那就是博罗县小金村的宝玉石加工文化产业。小金村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彩色宝玉石加工集散地,拥有1000多种彩色宝玉石,其中约80%经过加工后的产品被出口到全球各地,产值近50亿元。

然而,10年前的小金村,高峰时有超过4000家小作坊加工厂,产生的固废和废水处理成为当地环保的一大难题。2017年,我们团队和公司相关人员一起下村调研时,看到当地的珠宝加工户在简陋的小作坊里作业,产生的泥浆废料、废水直接倒入附近小河,再渗入土壤和农田,说实话,我们的心都揪成了一团。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一次次到现场去,跟当地干部、珠宝加工厂负责人促膝谈心,告诉他们,固废堆存在一起是废物,而把它们分离提纯后,就是二次资源。科技创新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困局,还能让整个珠宝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慢慢地,他们的态度也从抗拒转向支持。

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试验,2018年2月,我们研发了国内首个针对宝石加工行业产生的固废、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宝石加工边角料、泥浆废水全值化利用技术”。此后,我们研究所与当地企业签订了9年共建惠州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协议,在近5年里进行了5件相关专利授权,其中2件是发明专利,科研成果陆续在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产业园落地转化。

就在去年5月,园区环保中心泥浆废水试生产线进行调试工作,我们团队日夜坚守了30多天。当牛奶色的废水变成清澈透亮的水回用于生产时,我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现在,我们已经服务80多家园区企业,有效解决了困扰当地宝玉石加工产业长达近30年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我们团队将继续努力,把这一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国,让绿色成为宝玉石加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人物小传:喻连香,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惠州研发中心副主任、惠州市盛磊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技总监,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研究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矿物加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废废水资源化利用以及矿物材料等方面工作。2008年加入广东省第一批科技特派员队伍。(《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2023年03月07日星期二第A07版:“当废水变得清澈透亮,我们打心底里高兴”

《南方日报》2023年03月07日星期二第A07版:“当废水变得清澈透亮,我们打心底里高兴”


【全国两会惠州声音】喻连香:科技加持助力,守住绿水青山

“我将关注传统宝石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环境与宝石加工全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宝石加工产业绿色环保、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鼓与呼。”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惠州研发中心副主任喻连香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

利用新技术实现水质净化

位于惠州博罗四角楼的宝石加工产业,历经30多年积淀,目前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彩色宝石加工及岩石、宝石的集散中心,1000多种彩色宝石来自于世界各地,加工出来的产品80%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

与此同时,宝石产业产生废料、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惠城区和博罗县交界处四角楼一带,一度聚集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宝石加工厂,最高峰时曾高达4000多家,每年产生几万吨废料、几十万立方米废水,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宝石加工产生的固废、废水,不处理直接排放或随意堆存均会产生环境污染,处理得好就是城市矿山。”喻连香说。

2017年,喻连香响应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带领团队在四角楼开展调研,利用新技术实现了水质净化,并帮助当地的宝石加工工业园建设环保处理中心,年废水处理量达到600万吨,每年可节省用水至少500万立方。而喻连香团队研发的“宝石加工边角料、泥浆废水全值化利用技术”,目前已申请5个发明专利和3个实用新型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为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环保循环经济、乡村振兴助力。

发挥纽带作用,为民发声

喻连香介绍,未来团队将以资源循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突破资源循环及矿物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就矿物材料、固废、废水资源化利用、智能改造、检测鉴定与绿色发展、清洁生产等方向进行研究,从技术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共同推进推广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为国内外珠宝行业绿色持续稳定发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喻连香表示,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她将认真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人民发声。除了关注科研与环保领域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喻连香还将在人才政策等方面建言献策。(“南方+”


全国人大代表、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惠州研发中心副主任喻连香:科技加持助力固废变“城市矿山”

华贵的珠宝,闪耀的首饰,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东西。宝石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样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021年,一项重要技术突破——宝石加工固废、废水全值化利用技术的加持,解决了制约博罗县罗阳街道小金村四角楼宝石加工产业发展的环保技术瓶颈问题,有效推动国内宝石加工固废、废水资源化利用。这项技术的带头人是全国人大代表、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惠州研发中心副主任喻连香。

研发出国内首个宝石加工行业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

四角楼的宝石加工产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30多年发展,四角楼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彩色宝石加工基地和彩色宝石原料集散地。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种宝石原料汇集于此,加工出来的产品80%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宝石产业产生废料、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最终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生态环保问题的关注,一些无力增加环保设施的宝石加工小作坊被关停。

宝石加工固废、废水全值化利用技术解决了四角楼宝石加工产业发展的环保问题,也给该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

“宝石加工产生的固废、废水,不处理直接排放或随意堆存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处理得好就是‘城市矿山’。”喻连香第一次到四角楼时就准备将矿物加工理念引入环保治理领域,毫不犹豫选择攻克这个难题。

2017年9月,针对四角楼地区宝石加工固废、废水严重污染环境问题,四角楼珠宝创意园项目正式启动,喻连香作为研究所派驻科研团队负责人到达四角楼,对课题进行科研规划,指导科研攻关。

喻连香带着团队、扛着设备来到四角楼小作坊,挨家挨户收集宝石加工产生的废水废料,用来做分离实验。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喻连香和团队研发出了国内首个针对宝石加工行业产生的废水、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成果,废水经处理后可全部回用于工业生产,达到废水不外排的目标;固废资源化利用后,可形成附加值较高的建筑陶瓷原料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四角楼珠宝创意园投入使用,产学研合作成效初显。

为全国宝石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日前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记者在四角楼珠宝创意园见到了刚从实验室出来的喻连香,身穿白大褂,个子不高,步子不急,气场沉稳。在四角楼珠宝创意园一楼展厅,打开话题的不是展厅里流光溢彩的宝石,而是展厅出口处的环保中心模型、摆在墙角的样品玻璃瓶和固废做成的厨房面板。

在创意园内,5栋厂房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塔吊密布,正在打桩施工。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大型的灰色圆形建筑,其上“环保创新、点石成金、产业集聚、绿色发展”16个大字特别显眼,这是投资一亿多元建成的环保处理中心。在该处理中心直径8米的浓密机内,宝石加工过程产生的未处理泥浆废水浑浊不清,经过环保工艺处理后回用于园区各宝石加工厂。记者在出水口处看到,数十个水龙头流出来的清水无色无味,与普通自来水看上去无差别。

“看似平坦的园区道路,其实下面布满了与环保中心连接的各类排水管,每栋厂房的工业废水汇集到环保处理中心处理后,再通过进水管供给工厂使用,从而达到废水不外排的目的。”喻连香介绍,除了废水循环利用外,废水中的固体废料经过分类提纯后变废为宝。目前正在进行资源化利用基础和推广应用研究,已开发出建筑材料、绘画颜料、工艺品等产品,实现宝石加工产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将从根源上解决长期困扰四角楼宝石加工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该环保中心取得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未来将做技术输出,可为全国各地宝石加工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自2021年试产以来,现有80多家宝石加工企业入驻四角楼珠宝创意园,进园加工厂年产值约5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喻连香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资源综合利用、固废废水资源化利用、矿物材料等领域工作近30年,长期关注如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喻连香表示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实际上,自当选以来,喻连香就迅速进入角色,开展调研,收集素材,为提交高质量建议作准备。今年全国两会,喻连香聚焦传统宝石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环境与宝石加工全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宝石加工产业绿色环保、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鼓与呼。同时,她还计划把惠州的环保技术带到北京、推广到全国,助力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惠州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