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专访农工党员刘少云:聚焦“城市大管家”,服务民生之关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蓝图绘就开始新征程。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企业家最关注的是哪些话题?企业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生于广州,成长于广州,业务根植广州辐射全国的中国首家A股环卫服务、城市管理行业上市公司——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农工党员刘少云,近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畅谈企业发展如何与国家发展同步而行。

农工党员、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少云

农工党员、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少云

《羊城晚报》: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企业该如何扮演好自身角色,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刘少云: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侨银股份新战略“城市大管家”的首发之年。公司坚持探索“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业已形成一套全国领先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为做好城市服务积蓄高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成绩单”,也是“任务书”,更是“动员令”,在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们对中国的未来更有信心。

过去一年,我们国家战胜了种种困难,在疫情防控、经济正增长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侨银股份作为中国城市管理行业第一股,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充分发挥“城市大管家”优势,克服了“疫情”等种种考验,保障了全国70多个城市的环境卫生安全。在行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双增。据第三方数据统计,侨银股份2020年度新增合同金额超204亿元,稳居全国同行第一,诠释了百折不挠的企业价值。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我关注几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重点群体就业、环境质量等。特别是在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侨银股份的核心战略定位“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与其高度契合。

从国内外经验看,城市群都市圈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城市公共环境健康运行的任务日益繁重,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这方面,侨银股份早已把“城市大管家”作为战略和核心业务板块来发展,持续推动人居环境的综合改善。

侨银股份的新战略“城市大管家”,是以一个城市的环卫清扫工作为载体,从横向拓宽产业链,实现从环卫保洁、垃圾分类、园林绿化、地下管网维护、市政道路维护、交通设施管理、公园管理、水体维护、政府物业服务到城市停车等公共空间整体市场化管理服务。

未来,公司会在城市大管家板块继续加大投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羊城晚报》:您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理解?城市服务企业如何发挥作用?

刘少云: 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光是将乡村振兴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时也表明要系统性地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强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之有效衔接,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内容,补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共享发展成果。

作为中国城市管理服务其中一个领军企业,侨银股份一直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聚焦“城市大管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从市、县(区)到镇(街)、村、户的环卫服务区域一体化解决方案, 涵盖农村污水处理、乡镇医疗废物处理、小型生活垃圾处理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我们与各地政府职能部门携手共进,从人员配备、技术储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考虑,为乡村振兴筑就“硬核”支撑,形成携手贯通城乡的格局。

公司致力打造 “环卫+N”城市综合管理侨银样板,为激活乡村资源要素提供了源头活水,发挥了桥梁作用。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超500亿元,包括运营合同总额67亿元的昆明官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国家第三批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安徽池州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国家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县项目——江西靖安县生活垃圾分类及乡镇环境整治项目。公司通过项目进驻吸引就业,变输血为造血,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问题。如官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固始县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综合治理PPP项目,通过招录贫困户到项目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羊城晚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被写入报告,对于这一部署您怎么看?

刘少云: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工作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稳就业的高度重视。

侨银股份一直为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特别是在2020年,在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下,侨银股份不仅率先示范“不畏惧、不退缩、不添乱、不减薪、不裁员、不离弃”,还逆势扩员,启动“百名种子计划”招收高校毕业生,帮助1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全年新增员工近6000人,现有员工4万人。未来,公司更加关注就业帮扶,结合业务发展需要,畅通人才供需渠道,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士提供就业岗位,有效促进扩内需、稳就业。

《羊城晚报》:报告中关于开展和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亮点多。您认为企业如何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刘少云:科技创新是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对此有四点感受:

第一,企业经营的高质量。侨银股份建立了总部、大区、项目三级环保管理组织体系和全环节环卫管控体系,保障环卫作业质量与安全。

第二,企业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公司构建了“侨银智慧环卫平台”,持续升级内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构建了高效优质运转的环卫系统,持续创新环卫模式,提档升级环卫装备,全面减轻工人作业强度,实现多维度、精细化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人才的高质量。我们大力引进行业顶尖专家和高级人才,加大科研投资;对内,通过侨银学院,建立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培训体系,确保团队作业的专业、高效。对外,我们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合作,建设固危废处置与智慧环卫研发中心,深入研究行业技术研发热点难点,共同推进人居环境的综合提升。

第四,环境管理的高质量。报告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有利于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侨银股份已助力全国40多座城市成功“创文”“创卫”。围绕着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求,已建成年处理约35万吨的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厂——李坑综合处理厂。年处理146万吨左右的渗滤液处理厂——广州福山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营。禄丰、安福等动物尸骸无害化处理厂,诸多在建或已建成项目将会持续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大局。

《羊城晚报》:您对今年及接下来五年的环境市场如何判断?对此,企业有哪些准备?

刘少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国家战略和理念,为中国环境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迎来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注入了新的内涵。

现阶段国家通过管干分离、数字城管等创新治理模式,带动城市公共服务加速市场化释放,上亿元的城乡一体化项目层出不穷,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38874亿元,未来五年及更长一段时间内,公共环境卫生安全将持续升级,城市服务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将更迅猛发展。

公司目前拥有合同额67亿元的环卫一体化项目——“云南官渡环卫一体化项目”,涵盖了环卫、绿化养护、河道水域保洁、景观亮化等城市管理内容,是典型的“环卫+”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此项目的模式、经验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迅速借鉴、推广。

侨银股份将不断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坚持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补城市管理短板;坚持智能化管理,打造“城市大脑”;坚持“每到一城美一城”的企业使命,不断巩固并提升行业的领导地位,用高质量的发展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办公室综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