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快乐地生活着

----记农工党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清教授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很多的肿瘤患者复诊和就医都出现不便。为此,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广东省人民医院总支副主委、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清教授与多位医疗专家共同倡议,为肿瘤患者举行“疫情肆虐,联手抗癌”大型的在线答疑公益活动。

周教授说:疫情当前,医务人员首当其冲,很多肿瘤科医生也参加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奋战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感染病房、发热门诊等。留守肿瘤科的医生除了继续诊治肿瘤患者之外,也要为联手抗疫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发起了这次“肿瘤专家在线答疑”的大型公益活动,联合全国肿瘤专家,通过线上答疑解惑,减少肿瘤患者和家属到医院就诊的次数,从而降低在路途中和在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活动自1月30日开展以来,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多位肿瘤专家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有300多位专家在线参加,进行了数场在线直播答疑,为众多患者解决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直播的同时,答疑专家还对共性问题进行扩展解答,给更多在线患者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建议。同时,还有很多基层医生同时在线观看或进行直播回看,以便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进行学习与借鉴,指导更多肿瘤患者。疫情仍在肆虐,确诊患者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但肿瘤患者的就诊与治疗刻不容缓。

周清教授等倡议的肿瘤专家在线咨询公益活动,在疫情肆虐之时给肿瘤患者解决了最迫切的问题,为患者的健康平安保驾护航,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彰显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担当。

专业翘楚  患者的贴心人

1992年,16岁的周清考上白求恩医科大学,从此踏上了医学的道路。2003年,她师从我国著名的胸部肿瘤专家吴一龙教授,2006年获得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后,到省人民医院从事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与转化性研究。期间于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2011年起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兼肿瘤中心肺三科主任,2013年12月获聘主任医师,2018年起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兼肿瘤中心肺三科主任。她善于在临床工作中挖掘科研内容、以创新性科研成果指导临床实践,在精准靶向治疗、靶向药物耐药领域取得突出学术成果。近年来,她主持开展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基金1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8次在国际学术大会中做特邀报告。她感慨地说,每一次在国际大会上亮相的时候,每一个研究成果成功发表在富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的时候,都凝聚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


周教授现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国际肺癌学会奖学金评审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助组秘书长、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她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对待患者耐心细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她总是跟慕名而来的患者们耐心地沟通,让他们清楚明白自己的病情,该做什么样的治疗等等,让他们都能放下心来,接受更好的治疗。她常说“要让患者快乐地生活着”。有一位饱受疾病折磨多年的老同志经她治疗后,深有感触地说,周清主任,以很强的责任心主动帮我解决各各环节的问题,她医德好,医风正,技术过硬,服务体贴周到,对患者关爱有加。比如耐药了,她会主动分析我的病情,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现在,我所有困苦都消除了!”


“周清主任及其精英团队,医术精湛,名扬千里”这是日前我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肺三区住院部贴满感谢信的沟通园地上看到的其中一封,是一位大连患者发现症状后慕名千里迢迢直奔周清主任团队求医后写下的。

“自从由周清主任看病以来,切身体会到她医术精湛,医德、医术过硬,认真负责,关爱病人......我们是外地患者,家庭情况很特殊,女儿同时也患病,各方面的压力及打击,我们感觉天都要塌了。但周主任、郑医生对待病人像亲人一样关爱,让我们感到了温暖和鼓励,谢谢您们,白衣天使!”病魔无情人有情,从一封封充满赞美的感谢信里我看到众多患者由于接受了周教授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症状得到了缓解。他们在哀叹不幸患重疾的同时,却又庆幸遇上了一位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好大夫,遇上了好的医疗团队。周教授亲切的话语,声声的问候,团队医务工作者们专业精心的护理,使众多慕名而来就诊患者不安的情绪得到了平复,身体的不适得到了舒缓,增强了战胜疾病的勇气。

登上委员通道,表达百姓期盼

去年1月26日上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为了更好地体现委员履职风采,展现广东省政协工作亮点,大会对标全国两会的做法,首次举办“委员通道”。周清教授作为新当选的省政协委员参会,还因“提倡科学体检,提高体检质量”的提案受到广泛关注,应邀登上“委员通道”。


那天,周教授从着装到动作,从眼神到语言,都是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大家面前,直面百姓关切、表达群众期盼。她建议各医疗单位高度重视体检中心建设,卫生监督部门对体检中心加强监管,设定科学、规范、合理的体检项目,建立体检、咨询、就医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周教授常与癌症病人打交道,明白体检在保护健康中的重要性,她说,“不少病人到了中晚期,才接受治疗,若能早发现,病人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会得到较大的提升。”针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因缺乏咨询服务,部分病人无法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也不了解如何开展自我健康管理的问题,她还建议在体检中心设立体检结果咨询门诊,对接各大专科,派出专家帮病人解读体检报道,告诉病人哪些应注意,哪些问题不需要太紧张,指导病人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确保早发现疾病能在专科指导下开展治疗。

今年省“两会”期间,针对广东肿瘤筛查项目繁多且公众对早筛认识不足的现象,周清教授提出了“关于在我省率先开展肿瘤早筛体系建设的建议”,再次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她接受了广州卫视等的采访报道,《人民日报》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等作了推送报道。她说,广东省2017年肿瘤登记地区监测数据显示,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每10万户籍人口中,有273人被诊断患有恶性肿瘤,162人死于恶性肿瘤。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疗对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广东省的肿瘤早期筛查工作在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对肿瘤早筛的战略认识不够充分,缺乏统一的肿瘤早筛体系及足够的政策支持、引导。社保体系不能覆盖肿瘤早筛费用,未能利用社保支出对疾病预防控制作出正确引导。其次,各地医疗水平不齐,公立三甲医院由于人力、技术等限制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而在医疗不发达地区或基层医院则容易出现误诊误判。医疗机构现有的全方位的肿瘤早筛方式(肠镜、胃镜、CT、核磁、钼靶等)复杂繁琐、周期长、成本高,对普通群众来说,定期进行早筛检查很难实现。因此,她建议广东省率先启动肿瘤早筛体系建设,建立包含人才、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全方面、系统性的肿瘤早筛分级体系。相关部门支持泛癌种早筛产品的研发、推广及普及,把成熟防癌体检项目纳入门诊医保支付范畴。

因工作成绩特别显赫,近年来,周教授先后荣获了“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和“广州市首批百名珠江科技新星”及中国肺癌学术翘楚奖、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周教授平静地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人,一路走来非常顺利,是因为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尤其在一些人生关键的节点上,所以我很感恩。她还说,我没有更多的目标。作为医生,我要做一名好医生;作为科技工作者,我要认真地去做科研,希望科研出成果;作为导师,我要带好学生;我的儿子今年7岁,我也要当个好妈妈......

周清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尽责尽力、踏实苦干、温柔美丽而善良的医学专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医生、导师和科研工作者。我们衷心祝愿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开启更璀璨的篇章。

(宣传处 马文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