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岱翰:中医当自强,才能发扬创新

7月2日,全省中医药大会在广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对促进广东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进行全面部署、推动落实。省委书记李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马兴瑞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出席会议。会前,李希、马兴瑞会见国医大师禤国维、周岱翰。

国医大师周岱翰

国医大师、农工党员周岱翰

农工党员周岱翰,广东汕头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肿瘤研究所所长,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2017年6月获评第三届“国医大师”,2019年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他首倡的“带瘤生存”中医治癌观点已成行业标杆;他创办首个《中医肿瘤学》学术期刊,填补国内无中医肿瘤学专业期刊的空白;年近八旬,他仍坚守在抗癌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6月底,在全省中医药大会召开之际,南方日报记者独家对话国医大师周岱翰。

周岱翰说,中医药要自立自强,要把机理与经验传承好,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他呼吁,中西医相互交融,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不能学了西医的一套就忘了中医的根本。

谈起中医,周老满怀深情,娓娓道来。打了一辈子交道,中医是他的情怀。

国医大师周岱翰诊症

国医大师周岱翰诊症

谈中医优势:底蕴深厚,百姓信赖

南方日报:广东是岭南中医的发源地,也是中医药大省。您觉得广东发展中医药的优势有哪些?

周岱翰:自18世纪西医进入中国后,中医一统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冲击。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焕发勃勃生机。与其他省份相比,广东中医药发展有两大优势,首先是政策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我国首批建立的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其次,中医药在岭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广东地区潮湿闷热,老百姓素有喝凉茶的习俗,以祛湿热、清肝火。夏天,人们还会煮上绿豆糖水来消暑,老百姓在家中常备丹参粉、田七粉来养生。

南方日报: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特色优势,对此您怎么看?

周岱翰:中医药是数千年来先辈跟疾病作斗争积累的经验。历代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从外感疾病、温疫大症,到临床救治,均有丰富的效验。

这一次疫情,中医专家从《伤寒杂病论》里选用了治疗肺病发热的麻杏石甘汤,治疗肺部感染后咳嗽憋气的射干麻黄汤,调节身体状况的小柴胡汤和祛湿毒温毒除痰的五苓散,配合部分健脾中药,将数个方子有机组合,方中套方,就形成了清肺排毒汤。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既驱邪,又提高免疫力,并在抑毒、排毒的过程中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能准确应对、迅速投入临床。中医学治疗还强调“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使同一个疾病,在不同地方,其中医药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谈人才培养:重经典、多临床

南方日报:如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面临什么样问题?

周岱翰:如今西医是主流医学,广东中医药发展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资源分配、技术人才力量、民众基础,尤其是青年人对中医的认识上仍有诸多不足。

中医药人才培养讲究师承,新中国成立后,医学院校教育成为主要途径,但普遍存在忽视中医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西医课程设置主次不分明,学生临床诊治能力训练不足等。

我认为,不管是医学生还是已进入临床的中医师,都要不断加强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上,我建议加强中医基本功的培训,强化一定比例的中医临床课程。已从业的中医师,也需做好继续教育。

南方日报:当年您学习中医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和氛围?

周岱翰:那时候,我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自觉培养出热爱中医的情怀。我记得当年学针灸课程时正值寒冬,几个男生抽签,谁抽中了,就脱下上衣,背部给别人练针灸。早上如厕时,都可听到背方歌声。那时候,考核方式之一就是背《内经》和《伤寒论》经文,高分同学都会上光荣榜,大家你追我赶,以上榜为荣。

上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我和同学会把饭票换成馒头,然后带一盘象棋登上白云山下棋,谁输谁就背几条方歌。这些学生时代的乐趣,至今难以忘怀。

老师上课也很厉害,讲《内经》的老师不用看讲稿,随口便能背出经文并作详尽解释。那时候没手机也没微信,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现在年青人诱惑太多,少了我们当年学习时的那种专注劲头。我现在的中医基础多数都是读大学期间积累下来的,受用几十年。

谈传承发展:中西汇通,为我所用

南方日报:中医讲究传承经典、重古训,应如何理解中西医结合?

周岱翰:中医重视传承经典,但不是固守经典。我是倡导中西汇通的,中医需要汲取自然科学的知识,不能视而不见。中医生也要了解学习现代医学的知识。中医的望闻问切是宏观辨证,西医中的影像、病理是微观辨证。学习了解微观辨证,对中医的临床思维有开拓启发作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疾病与机体的整体状况而利于精准治疗。但是,在学习西医中,应注意不要跑偏,避免中医西化,舍本求末。

南方日报:您是如何学习中西医知识的?

周岱翰:我的知识是不断积累、多途径努力学习汇集的。我订了一些专业中西医学杂志报刊和科学文摘,看见需要的内容,就可以剪贴下来。我也会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所有病人皆可是我的老师,他们的治疗过程和体会就是我的经验来源。通常,我会关注西医最新的技术,然后回看中医经典论述。现在我仍在临床和科研一线,带博士生和师承弟子,由此倒逼我要掌握本行肿瘤专科的诊疗指南和新进展,不得不为啊!

南方日报:近些年中医药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走出国门仍面临一些挑战。中医药尤其是岭南中医该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周岱翰:中医要自立自强。跟别人分享中医药经验,前提是经验方法比他人好,人家才会信你。在国内,我们要发挥中医治疗优势,总结经验,阐明机理,用科学的、容易听懂的语言表述。如本次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和方药,酒香不怕巷子深,就自然走出了国门。

广东与港澳交流密切,可利用港澳地区的科技平台和中医力量,用岭南中医药优势促进港澳地区的中医药发展。香港中文大学已聘请我为中医学院的顾问,我将在那里建立一个传承工作室。我将传承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推动岭南中医药在港澳台、东南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绵力。

周岱翰(前排右一)出席全省全省中医药大会

周岱翰(前排右一)出席全省全省中医药大会

国医大师周岱翰论中医

●中医药治病,向来强调“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围绕不同个体、不同阶段分析疾病的核心病机进行辨证论治,这就是古老而朴素的精准治疗。

●寻求古训,博采众方,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数千年来不同时期、不同医家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各家学说,不能因为强调经典就排斥非经典。

●中医的望闻问切是宏观辨症,西医学中的影像检查和病理分析是微观辨证,了解微观辨证,对中医的思维有开拓启发作用。(办公室)

《南方日报》2020年7月3日星期五第A01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聚焦“六个下功夫”,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南方日报》2020年7月2日星期四第A08版:《周岱翰:中医当自强,才能发扬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