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击战·深圳】农工党深圳市委会在行动(七十六)

张仁利:底气源于专业,更源于对生命的负责!

张仁利,农工党党员,现任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得日本大幸医学奖,发表论文290余篇,其中在国际有影响的《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ACSNano》《EID》《CID》《Infection and Immunity》《Cancer Lett》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参加国家863、国家重大科技研发等重大科技项目,201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他是深圳市新冠病毒网络实验室总指挥,负责指挥全市27个医疗机构和市区两级11个CDC,共38个实验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接者的核酸筛查、复核及确证等工作。他带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战线223位同志奋战在新冠病毒检测、确认的第一战线,被认为是与病毒距离最近的人。在他的指挥下,各个实验室随时进行信息交流,分享技术,统一检测方法,从1月14日连续奋斗至今未曾休息,高效精准检测样本141749(截止5月13日)。

“一锤定音”  有底气报告广东省首例新冠病例、广东省首例境外输入病例

1月14日12时40分,张仁利所在的深圳市疾控中心收到采集的疑似新冠肺炎样本,18时50分,两份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当晚,广东省疾控中心派专家组来深,省市疾控人员紧急开始了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尽管当时深圳只有零星的病例,武汉报告的累计病例数也只有四十几例,人传人认定尚未明确,但是广东省、深圳市没有放松警惕。1月16日,广东省提前部署了全省爱国卫生运动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当晚,深圳连夜召开全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启动了联防联控。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了广东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来自深圳。首例病例、首个家庭被发现后,深圳拉响了广东疫情阻击战的第一声警报,迅速开展联防联控,为战疫赢得先机。

3月1日晚上10点20分,深圳市疾控中心收到福田区疾控中心报送的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疑似新冠肺炎样本后,张仁利带领同事迅速展开检测工作,12点30分,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得知结果后,张仁利的团队又马不停蹄展开98名密切接触者的追查和联系工作。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张仁利带领团队为群众健康守牢防控大门。

以个人的生命担保向市长报告邮轮“歌诗达·威尼斯”号船上无新冠感染者:

邮轮“歌诗达·威尼斯号”于1月21日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出发赴越南进行六天五夜往返航程,原定于26日到达深圳蛇口母港,船上有旅客4973名、船员1249名,其中湖北籍旅客414名。对于这一情况,广东省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作出批示,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夜落实批示精神,亲自部署落实。

1月26日早上7时,张仁利所在的深圳市疾控中心和海关检验检疫人员乘摆渡船登上邮轮,对全体乘客和船员逐一测量体温并进行筛查,共筛查出4例发热病例。此外,早前邮轮公司申报有9人在船上曾经出现发热。张仁利立刻率领专业人员对轮船上上下下进行精准排查,“从一头走到另一头有上千米,但我们只有一个想法,不能存有一丝的侥幸心理”。他说。

经过6个小时的两次平行检测,他向市长报告结果,并以个人的生命担保13个发热病人不是新冠病毒感染,从而让6000多名游轮乘客可以安心。

带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检测队伍,通宵达旦,排除新冠病毒地雷:

张仁利领导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是深圳市重大传染病监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十二五”医学病原体参比检测和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疫情前期,这个实验室是深圳市唯一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确诊实验室。

从1月14日到3月3日,张仁利带领他的团队无怨无悔随时加班,加班到随时。病原实验室24小时三班倒工作,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实验室每天进行四个轮换的检测程序,每天发放四次检测报告,做到实时响应,及时检测,及时报告,对检测的结果未出现一例的差错,生物安全管理有效。“早一分钟确诊,则可以为病人赢得早一分钟的救治时间,也可以早一分钟找到密接者进行隔离,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张仁利说。

在P3实验室为我市分离出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毒:

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分离出我市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溯源我市新冠病毒的来源及其疫苗开发和药物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基础。

张仁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以他精湛的专业技术,更以他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与病毒面对面展开搏斗,用心守护百姓健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