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把劳动光荣的种子根植于每个孩子心中

“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以来社会反响如何?正值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双减”背景下如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针对坊间“做家务这种事情还要在政策里规定?未来都智能化了,为什么还要孩子浪费时间做家务?”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主委马光瑜表示,从事家务劳动的重点不是家务,“劳动”才是问题的核心,这是对孩子整个学习生活都至关重要的事情。“当前,对幼儿和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培养刻不容缓”,他认为,通过教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其在心里根植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在培养并加强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责任心和更多的幸福感。

从根子上杜绝“啃老一族”和“精致利己主义者”

马光瑜指出,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以及文明生活的基本动力源泉。现代中小学教育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事实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被长时期弱化或者忽视,很多学生懒惰自私,不但在家不事家务要父母包办代替,更有甚者大学毕业以后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从事体力劳动解决就业。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原因复杂,但是,没有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而导致形成鄙视劳动的错误价值观念是最重要的原因。

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具备知识、情感与人生意义,而劳动的价值在于人通过劳动不仅满足了物质需要更促进了人对自我需要的认知,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除了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辉煌成就是多年来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几代劳动者创出来、干出来的。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亟需培养热爱劳动的年轻人。因此,加强培养幼儿和中小学生地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迫在眉睫。

从小践行劳动光荣,各界共倡劳动最美

马光瑜建议,首先,在孩子方面,从学前班开始对幼儿加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教导其学习整理床铺、洗碗、打扫卫生等基本技能,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理念。

其次,在学校方面,增加教材中关于孝道意识、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的相关内容,增加劳动体验课、组织劳动参观,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提升校内外劳动活动表现在学生评价中的比重,增加组织需要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完成的劳动项目。

第三,在社会方面,大力宣传和培养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对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学生在升学中予以照顾,大力宣传劳动一线的优秀分子和幸福开心的普通劳动者。

第四,在薪酬方面,适当提高体力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大幅度增加重体力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让蓝领劳动者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热爱。(办公室综合)

分享到: